第二卷反思(3 / 3)

第二卷碰到的问题,就是我写的书也不少了,打仗的场景原本是我擅长的,但是越擅长、越熟悉的东西就越是无法突破,会陷到之前的套路中去出不来。

这是我最近码字比较慢也不准时的主要原因。

因为写到战场了,我不愿意再用以前的套路糊弄一下凑字数,所以要反复思考、反复修改,其间还推翻了几章。

李云龙的性格和思想是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的。

在背景的那时期,八路军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一板一眼的什么都按纪律和命令来。

这主要是当时八路军通讯设备极为落后,营级放出去打都找不回来。

因此,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部队自行决定是打是撤,上级得到情报时往往战斗都结束了。

所以百团大战才会原计划二十几个团,结果打着打着一百多个团都上去了。

这一百多个团,如果都要总部指挥……一是没有条件,二是没必要,三是指挥不过来。

所以,当时的部队有很大的自主权,亮剑里就提到:各营分散到各地发展,发展成什么样李云龙都不知道,收回来要打平安县时才发现多了那么多人。

同理,李云龙这个团长也有很大的自主权,所以他这一套才使得开,这不是用一句“军令如山”给扣一顶违抗军令的帽子就能否定的。

第二卷到此卷终,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。

今晩“第三卷突破封锁”第一章,敌我斗争将进入一个新阶段,相信不会让诸位失望!

最新小说: